近日,,第二屆“教育與空間”杭州論壇在我校召開,。本次論壇由中國民主同盟杭州市委員會、浙江省新型重點培育智庫杭州師范大學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研究院,、我校經(jīng)亨頤教育學院聯(lián)合舉辦,,由全國教育基本理論學術委員會提供學術支持,,由民盟杭州師范大學基層委員會協(xié)辦。來自華東師范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通過線下和線上相結合方式,,圍繞“現(xiàn)代化與教育空間生產(chǎn)”這一主題展開深入交流,。
會議現(xiàn)場
我校黨委副書記楊政,市政協(xié)副秘書長,、民盟杭州市委員會專職副主委申屠敏,全國教育基本理論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康永久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楊政對出席開幕式的各位嘉賓表示感謝,向參加本屆論壇的各位專家學者表示歡迎,。他指出,,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提高教育普及水平和發(fā)展質量,,但教育空間不平等等問題依然存在,,希望與會專家學者在研討過程中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激發(fā)出更多思考,,為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貢獻更多教育力量,。申屠敏希望通過專家們的交流研討,推進公平公正的教育空間生產(chǎn),,為實現(xiàn)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作出積極的理論貢獻,,希望與會專家學者關心關注“現(xiàn)代化與教育空間生產(chǎn)”問題,使教育現(xiàn)代化迎來生機勃勃的發(fā)展局面,??涤谰迷谥罗o中表示,教育學本身是一門重要的學問,,教育基本理論是這門學問上的皇冠,,近些年空間研究在教育理論研究中異軍突起,其中蘊含著巨大的發(fā)展前景,,相信未來會有更好的發(fā)展,。
此次論壇分為7個分論壇,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圍繞“教育空間與教育現(xiàn)代化”“教育空間的邊界與轉化”“學??臻g的歷史與未來”“教育空間的實踐邏輯”“學??臻g的構建”“教育空間的現(xiàn)代性反思”“教育空間與未來教育”等主題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在第一分論壇上,,華東師范大學李政濤教授作題為《關于教育空間與教育學的未來》的主旨報告,,指出“從空間視角看教育”和“從教育視角看空間”這兩種研究視角的獨特價值。安徽師范大學阮成武教授作題為《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的空間進路》的主旨報告,,從空間與進路相融合的視角來思考教育現(xiàn)代化議題,,認為實現(xiàn)教育現(xiàn)代化需要站在“在中國”“為中國”與“由中國”的立場上深入推進。該論壇上,北京師范大學康永久教授與浙江大學孫元濤教授分別針對上述報告作出回應,。
在第二分論壇上,,華東師范大學高德勝教授以“家庭作業(yè)”“家長學校”“學生角色負擔”“競爭邏輯”等為分析對象,,分享了他對教育時空邊界的思考,,并指出,由于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生活與學校生活的邊界不清導致學校教育越界與競爭邏輯對教育僭越的問題,。華東師范大學程亮教授作題為《關于學校中空間的教育呈現(xiàn)》的主旨報告,厘清了教育空間的基礎結構與規(guī)范結構,,區(qū)分了作為環(huán)境,、地方、領地,、領域和場域等不同內涵的教育空間,,認為學校中空間的教育意義的顯現(xiàn)要通過互動來實現(xiàn)。該論壇上,,華東師范大學卜玉華教授與東北師范大學石艷教授分別針對上述報告作出回應,。
在第三分論壇上,華東師范大學卜玉華教授從課堂空間的演變分析了教學變革中角色關系從被動,、主動,、互動到生成的空間呈現(xiàn)。我校經(jīng)亨頤教育學院青年教師錢曉菲分享了二戰(zhàn)后開放式學校的方案,,分析了開放式學校設計的教學價值與失敗的歷史教訓,。上海師范大學夏正江教授和華南師范大學肖紹明教授分別針對上述報告作出回應。
在第四分論壇上,,南京師范大學孫彩平教授作題為《關于倫理的空間性及其培育邏輯》的主旨報告,,認為倫理空間是一種精神的廣延性而產(chǎn)生的統(tǒng)一精神空間,并從儒家的倫理道德結構提煉出了精神格局發(fā)展的動態(tài)邏輯,。西南大學趙鑫教授以大涼山不同海拔學校農(nóng)村教師的不同情感體驗為切入點,,從情感地理學角度分析了鄉(xiāng)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情感地理邏輯。華東師范大學高德勝教授與河南大學王晉教授分別針對上述報告作出回應,。
在第五分論壇上,,華南師范大學肖紹明教授分享了他對現(xiàn)象學視域下教育空間的人學構建的認識,認為教育空間是心靈在同一時間框架中的多樣表現(xiàn)形式,,教育空間是空間科學,、社會和人文的辯證統(tǒng)一,是心身的歷史性融合,,是感知,、概念化和藝術性之空間的“三位一體”,,是心靈的“聚集”“召集”“顯現(xiàn)”“超越”。河南大學王晉教授作題為《關于中國式學?,F(xiàn)代化的“單位”邏輯》的報告,,提出“單位”蘊含的規(guī)則靈活性和庇護的原則性,單位內部治理是公中有私,、私中有公,,并提出了嵌于單位差序格局的優(yōu)績制。安徽師范大學阮成武教授和西南大學趙鑫教授分別針對上述報告作出回應,。
在第六分論壇上,,東北師范大學石艷教授作題為《教育空間與教育角色的互動與生產(chǎn)》的主旨報告,認為教育空間本質上是一種社會空間,,強調教育空間中的主體性與能動性,提出在現(xiàn)代性流淌中變動與生成的學??臻g,。浙江大學孫元濤教授作題為《關于身體與空間:一種被擴大的敘事》的主旨報告,從空間的功能意義,、權力關系,、空間的生產(chǎn)邏輯、空間的倫理意味進行分析,,認為空間作為教育學話語讓空間成為一種思考教育問題的新視角,,也可能成為一種表達的扭曲。南京師范大學孫彩平教授和我校教師楊茜分別針對上述報告作出回應,。
在第七分論壇上,,北京師范大學康永久教授作題為《現(xiàn)代教育學中的環(huán)境概念》的主旨報告,分析了魅力型教育中的環(huán)境意象,,對身心發(fā)展客觀性的著迷,,物化的環(huán)境與教育影響,完美的環(huán)境與自主的環(huán)境,,并 提出“離開”是一種解放之路,。上海師范大學夏正江教授以上海為例,分析了以教育改革助推教育強國的歷史脈絡,,強調在這個過程中教育空間的變化,。華東師范大學程亮教授和我校徐潔副教授分別針對上述報告作出回應。
在總結發(fā)言中,,我校經(jīng)亨頤教育學院執(zhí)行院長嚴從根教授從“什么是空間”“什么是教育空間”“為什么要重視教育空間和教育空間研究”“如何研究教育空間”“教育空間的研究內容”“教育空間生產(chǎn)的問題”以及“建構教育性空間”等8個方面進行了總結,,認為本次論壇擁有強調的問題意識和多元的理論視角,有助于推動教育現(xiàn)代化和教育空間研究,。